下雨天同學們打著傘在校園清理花壇及路上的垃圾,積極參與學校勞動文化傳統(tǒng),共建美麗校園。
在輔導員鄧可老師的指導安排下,同學們分為六小組,互幫互助在班級負責區(qū)域積極打掃衛(wèi)生
我們是校園衛(wèi)士,讓每一處犄角旮旯的臟東西都回到屬于自己的位置
無論天晴還是下雨,我們都讓垃圾遠離校園,遠離我們。即使大雨嘩啦啦的下著,同學們依舊在歡聲笑語中衛(wèi)護著校園衛(wèi)生。
攜手共進,讓花壇處充滿芳香
同學們雨天在籃球場及操場清理垃圾
第七周(10月14日——10月18日),23汽車16班,輔導員鄧可老師,在勞動周期間,每天進行4次集合,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周。在此期間,學生通過勞動,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疲憊,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富足與成長。
勞動周里,我們拿起掃帚,清掃圖書館的每一個角落,整理書架上的每一本書籍。那一刻,我體會到了日常工作中那些默默無聞的工作人員的辛苦與付出。他們?nèi)諒鸵蝗盏鼐S持著我們的學習環(huán)境,讓圖書館成為知識的海洋,成為了我們精神家園的一部分。
我們走進食堂后廚,清洗餐具,體驗到每一位廚師的辛勤與汗水。他們用雙手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,不僅滋養(yǎng)了我們的身體,也溫暖了我們的心靈。我開始懂得,每一份食物背后都有一份不易,珍惜食物,就是尊重他人勞動。
勞動周雖然短暫,但它讓我學會了感恩,學會了尊重。我明白了,勞動不僅僅是體力上的付出,更是精神上的洗禮。它教會我珍惜,教會我堅持,教會我擔當。勞動是一種美,一種成長,一種力量,讓我們在其中感受生活的真諦,收獲成長的喜悅。
從勞動中,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,也看到了社會的美好。我將把這種體驗化作動力,繼續(xù)前行,在未來的道路上,用實際行動詮釋勞動的意義,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光彩。